alt not available
Lifestyle30.01.2023

人生中有些苦是無可避免的

筆者會在大學教授未來的老師們如何支援正面對情緒困擾的學生。很多時候,在角色扮演時,大家都很自然會說到一句:「等我同你一齊解決問題。」這是人之常情,稍有惻隱之心的人看見對方受苦,自然想幫他離苦得樂及「解決問題」。可是,世上並非所有事情都能夠解決,也不是所有苦都是一個問題。

人生最大的痛,莫過於生離死別。最近遇到很多正面對生離死別之苦的個案,每每遇上這種情況,都擊中我內心最懼怕的黑洞。

第一次遇上 Christa,她已照顧患有末期癌症的媽媽兩年了。那天她來到我這裏,是因為媽媽的情況每況愈下,她很害怕會有天失去她,怕自己會承受不了做傻事。第一次見面,她一邊說著這些年來的心路歷程,我一邊聽著,淚如雨下,跟她說:

「十分抱歉,媽媽在我的生命中,跟你一樣,太重要了。若我今天要走你的路,也沒有把握我能撐下去,你真的很勇敢!但亦坦白說,我很高興你今天來到我這兒,從今天起,就讓我們一起走下去吧。」她一直談過去時也沒很大情緒,像訴說別人的故事。但當聽到我這樣說,她整個人軟攤下來,像個小孩般哇哇地大聲哭了,哭了許久;作為家中長女,她真的太累了。

感受著連結彼此的痛,我拿出一張白紙,在上面畫了一隻杯,說這是我們痛的容器,代表我們能承受的痛。在三分之二的位置,我畫了一條線,「有些痛,如生離死別,真的很痛,痛到我們彷彿受不了,快滿瀉了。但你知道嗎?生老病死本是人生的設計,所以,我們也必定有承受那份痛的能力。哀悼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一般而言,我們還是會漸漸重回人生的軌跡。同樣,正正因為這是人生的一部分,這部分的痛是我們無法躲避的;逃避,如去麻醉自己,反而帶來更大的苦。」

「記得英女皇說過:『悲傷是我們為愛付出的代價』若你一早知道失去會這麼痛,你還願意全心全意去愛媽媽嗎?回憶這麼多年的美好時光,你願意為此付出這愛的代價嗎?」她沉默不語,大家都知道答案,我說:「所以,我常提醒自己,這部分是我心甘命抵的痛,這代表著我對媽媽的愛。」接著我又在較上的位置畫了另一條線,「有些情況,如意外身亡、過早去世,或覺得自己要為對方的死付上責任,可能會引發複雜性哀傷(Complicated grief),這些情況是我們無法預計的,但如何去理解它,這部分的痛也可以透過治療或時間而轉化。」

最後我在杯子上面畫了第三條線:「而最後,有一種痛,絕對是我們現在可以去選擇避免,以避免痛的容器真的滿瀉。」她疑惑地看著我,我接著道:「媽媽心頭還有甚麼牽掛嗎?」

她低頭不語,過了一會,聲音微微顫動地說:「她最希望我們兩姐妹和好如初,她最擔心我們在她走了以後不理爸爸。」啊,這些就是我們要一起面對的事了。

「我相信背後一定有很長很長的故事,而且接下來我們要做的事一點都不容易啊,但這是絕對值得我們花時間心力去了解和化解的,因為我不想有天當媽媽沒有機會看到了,你才懂得後悔。這部分的痛是我們絕對可以去避免的。」她很用力的點了幾下頭,代表著滴水穿石的決心。

生命中有些痛無可避免,這的確是很可怕,因為真的很痛很痛啊。認清這一點,明白痛的意義,或許更能坦然面對。與此同時,生命中有些苦是絕對可以改變的,看到這一點,下定決心,作出改變。更重要的是,如何去分辨兩者,定下方向與態度,這正正是我跟 Christa 第一次見面一起做的事。

*以上故事純屬筆者從臨床經驗中編寫,並不反映任何個別人士的經歷。

何欣容, Connie Ho, HealThySelf, 臨床心理學家, 心理學家, Health,
何欣容 Connie Ho
HealThySelf 創辦人;香港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靜觀導師;大學講師
曾於醫管局總部、衛生署及社福機構工作,現為私人執業。相信每個人內在都擁有讓生命轉化的力量,希望透過靜觀及心理治療喚醒這力量,使每個人都活得更自在、滿足。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yself.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