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 not available
@Work08.09.2021

把塑膠製成可持續再用 Rossana Orlandi 

前回訪問可持續發展的本地女先鋒,異口同聲講求天時地利與人和的重要,重中之重,是堅持。天時地利,在經濟火車頭向前衝衝衝時,別強行煞停,趁天路漫漫適時轉速和軌道;人和,如較貼地講法是「識時務」,非撥亂反正的絕對,既然改變不了的「壞習慣」,不如把它的「害」發展成「益」,那「堅持」的理想世界可達到。這次邀請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銀髮先鋒,意大利設計教母之一:Rossana Orlandi,以文字越洋交流,交換人類對地球能怎樣更溫柔的心得,看看米蘭 sustainability 的天空如何值得效法。

Text: Joshua Wong   Photo: Gianni Basso 

廢物何價由人定

Rossana Orlandi 何許人?來自米蘭,近年在環保界顯赫的事,是被意大利建築及室內設計雜誌《Architectural Digest》選為「全球一百位 key game-changers」(顛覆傳統規範的重要人物)之一。 

她的「Ro 塑膠無罪」藝術設計展,足跡遍佈十五個國家,卻未踏足過亞洲,首個亞洲區選址是香港中環的國際金融中心商場,全因恒基兆業地產集團邀請的關係。

就算惺惺相惜,她坦承一開始有所保留,「我沒即時作肯定答覆,是要了解他們的使命和目標,跟我的計劃、方針和目標是否一致。除了通過視像會議形式在印度舉行演講外,我從未踏足過亞洲,得悉他們的落力培養與觀眾的關係,努力與年輕一代產生共鳴,我想,能參與其中定必感到高興和自豪!」

不過,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 start-up,困難誰沒有呢?就算時尚界神枱級位置也得碰到一面灰。將時間回帶到五年前,Rossana 與女兒 Nicoletta 開始計劃,由於集中在物料的處理上, 跟當時風向愛把塑膠導致生態災難,方向大相徑庭。

「很多人譴責及質疑我們,我想了不到兩天,心更加堅定。使用塑膠不是錯,是生產者和消費者過度濫用和胡亂使用而成。它是不可思議的物料,若製成生新材料,豈不是更好?於是『Ro 塑膠無罪』展覽應運而生。」

不得不提一個小插曲,2017 年荷蘭的愛因荷芬設計週上,她參觀「Precious Plastic」的展覽而改變了計劃方向,「收到一袋簡單的塑料包,貼上一張寫『Hey,設計師,幫助我把這垃圾變成有價值的東西』的紙條。這個點子實在太好!」一年後,她以此來傳播「Ro 塑膠無罪」生產理念,並分成兩項核心活動:1) 年度挑戰比賽;2) 每年邀請不同藝術家合作。「re-Waste 是新設計手法,藉比賽傳遞把塑膠重用、回收外,用創意提升到新層次,也抹去再生塑膠給人先入為主感覺。」

無塑是「假新聞

凡事如一銀兩面,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在不同層面都需要塑膠的應用,「這看似很荒謬,卻進一步證明不可替代的價值!塑膠是工業廢物中具有很大的價值,若能變作可持續發展中創造新市場,那更值得細想。」

在她眼中是重用塑膠,而現實是,香港環境旨在「無塑」,如外取凍飲品,因「走塑」所造成的不方便,又有何看法?「無塑膠是幻象,甚或是『假新聞』。環顧四周,有幾多日用品不是用塑膠製造?令人難以置信的,意大利學者 Giulio Natta 是憑發明塑膠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他創造完美材料,卻沒有人理解他的發明有著驚人的再用潛力。」

作為香港人,筆者著眼點在意最終成本轉嫁到消費者上,她斬釘截鐵:「這才是紳士般的協定!街上的人不能繼續抱怨污染,直到明白負責任的生產是需要更多的成本。可能減少交易數量,以獲得更高質的產品,不是更好嗎?像為孩子買機票,揀座位時會揀最差的還是最好的? (想向新一代傳遞什麼信息?) 我認為不必區分新或老,年輕人的未來比老年人較長,都是面對同一未來。繼續區分的話,總有人不去承擔自己責任並推給他人。(那設計師的建議也有吧?) 設計越來越不需要從想法開始,應從材料入手,不斷對材料進行研究、探討和開發新材料。讓它存在於不朽的循環,創造循環無盡的語言,在當中教育和學習不去浪費任何東西。」

聽君一席話,勝過「內容農場」危言聳聽的「假新聞」。就借借另一相似的環境作比喻,看免費下載得到的音樂產品,經過這麼多年,終發現 (也得接受) 它已變成日趨萎縮的市場。始終,quality life 是需要成本的。

是次「廢物有價」展覽有 45 件,是 Rossana Orlandi 借展品慶祝主辦單位 45 周年之慶。「每份禮物都能突出集團從成立到現在的發展方式,同樣從設計師作品中創立共同語言。每件作品都有一段創作的歷史和一份作為評估最佳可再生的塑膠物料的科學研究。由於設計師和藝術家是來自世界各地,所以這展覽是一個國際企劃,強調你在令人難以忘懷的城市 ── 一個充滿人性和發展中的國際中心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