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 not available
@Work·Trailblazers23.09.2016

不要成為「低品質勤奮者」!

加班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你累得像條狗,然而卻並沒有什麼用。你做完了所有事,卻發現一切還在原點的不遠處,並沒有如願得到你想要的結果,看似勤奮的行為實質上是一個人「思維懶惰」的保護色 — 表面上你很勤奮,實際上卻刻意回避了真正困難卻更有價值的部分,而這種「思維懶惰」的行為最終會導致你成為 「低品質勤奮者」。

 

1、多數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願意做任何事情
這句話的力量在於它放棄了自我欺騙,毫不留情地拒絕了任何尋找藉口的可能。人是趨利避害的動物,沒有被賦予過多深度思考的任務,原因很簡單,光是應激反應就足以解決掉過去95%以上的問題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面對於變化緩慢的環境,直覺型判斷結果不存在任何問題。但面對如此快速變化的時代,它的步伐已經跟不上。

2、「深度思考」才能帶來「認知升級」,從而成為「高品質勤奮者」。
談到「深度思考」,愛因斯坦說過這麼一段話:如果給我1個小時解答一道決定我生死的問題,我會花55分鐘來弄清楚這道題到底是在問什麼。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問什麼,剩下的5分鐘足夠回答這個問題。

3、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把各方面的問題想夠想透
如果將每一次工作都比喻成為一場戰爭,事先就需要通過思考和調查去盡可能的瞭解相關一切,雙方真正踏上戰場的時候,才能胸有成竹,這仗才會有勝算。由此可見,對於精心準備的一方,戰爭的大部分工作在戰前就在深度思考的頭腦裡完成了,上戰場打仗只不過是一個例行公事般的存在,勝負的天平早已傾斜。

4、拒絕思維懶惰,堅持深度思考——長期的資料記錄和分析,腦中形成了系統化的資料庫,一旦出現偏差,便可以及時發現不同,推理出準確資訊,找出關鍵價值所在。如果覺得一個人與眾不同,不妨去分析他的思維方式,而瞭解一個人思維方式的最好方法莫過於聽他自己怎麼講。

Text︰Yolanda 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