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 not available
Insight·Money03.11.2016

理財要學巴基之星?

雖然女馬迷為數應不多,但大家最近可能在網絡世界留意到馬匹「巴基之星」輸在起跑線、贏在終點線,令人熱血沸騰、嘆為觀止!這匹網民熱捧的良駒,在賽事初段遠遠落後其他馬匹,但轉入直路時長驅直進,成功反敗為勝,贏出賽事。
「巴基之星」的出色表現為人津津樂道,扭轉了一般人 「贏在起跑線」 的想法。其實在管理強積金上,「贏在起跑線」亦不是必勝,如果大家認為自己「財力不足」,供款不多,輸在起跑線就對強積金置之不理,忽視了資金的增長潛力,便可能會錯過長線增值機會。

我們根據過去10年逾10萬名成員的數據分析,找出一批「精明強積金成員」,或者我們可以參考他們的數據,看看起跑線是否那麼重要。要成為「精明強積金成員」,他們的投資組合要有長期穩定而高增長的投資表現,當中包括:其強積金組合的3年年率化回報需在過去10年間至少五度屬首10%;同時要高於同期的通脹率及積金局公布的內部回報率。

高薪一族投資更精明?
調查發現,「精明強積金成員」並不是高薪族才能做到,這群精英當中,最多人月入$20,001至$30,000,佔24%,月入$15,001至$20,000亦佔20%。而月入$50,001至$80,000及$80,001或以上的,則各佔10%,反映高薪對贏家並非必然因素,只要肯用心積極管理強積金,投資組合的表現都可以跑贏很多人!

走捷徑  短炒強積金?
大家可能會問,供款不夠多,起跑線上不及他人,如何像「巴基之星」追趕上前? 短炒強積金會不會是一條捷徑?我們分析這批「精明強積金成員」過去一年的投資模式,97%沒有轉換強積金投資組合,雖然我們未有深入研究他們沒有轉換組合的原因,但亦可見轉換頻繁、短炒強積金未必是成功之道,而且在短期波動下,更有機會將虧損變現,或出現低賣高買的風險。

其實強積金是一項長線投資,正所謂路遙知馬力,在定期定額供款模式下,成員可受惠於平均成本法,長遠而言可將購入基金單位的成本價「拉勻」,緩和短期波動,因此頻繁「出入」未必是好事。不過要留意,不轉換投資組合並不代表完全不理會,大家還是要定期檢閱強積金賬戶,了解自己投資組合的表現,避免到退休時才發現為時已晚,影響回報。
其實,爭勝決心比起跑線重要,大家就要效法「巴基之星」的精神,認清目標、勇往直前,好好管理強積金投資,奔向理想退休生活的康莊大道!

Q: 如何建立理財規律,持之以恆儲蓄或投資?

要建立儲蓄規律,除一般的銀行儲蓄外,大家可考慮利用強積金自願性供款。在強積金以外每月多儲$2,000,假設回報率4%,30年後可多儲近$140萬,較閒置在銀行30年,對退休生活定必更有幫助。當薪酬隨年資增加,亦可提高自願性供款的金額,增加保障。
自願性供款的另一好處,是成員可彈性處理這筆款項,包括按個人需要隨時提取部分供款,餘下的留在強積金戶口繼續滾存增值。市場上一些強積金計劃的自願性供款計劃,入場費只需要數百元,門檻較低,易於開始建立儲蓄習慣。

理財要學巴基之星?Text: 馮裕祺
從事金融服務業近20年,現任友邦退休金管理及信託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專責公司一切業務及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