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 not available
@Work05.10.2020

回到本質 切忌用情太深

有危就有機,因為疫情影響不同行業的生意、投資和工作,好多家庭開始意識到如何在有限資源高效完成不同人生階段財務目標的重要性,紛紛約見我尋找專業意見。

Text: Karine Lam

面談十個有九個個案都中了我大學時代「聖誕鐘買滙豐」的古老魔咒,更多的長輩告訴我這是「情意結」。同時,也發現身邊很多客戶朋友們都在香港經濟蓬勃發展期儲下不少物業,佔個人整體資產超過 50%,有些案例更高達 90%,卻沒有適當比例的被動收入,在經濟下行時,固化的資產又不能補貼生活,又難以出售吐現,陷入進退兩難的迷思。以上的案例一般都是因為長輩將「想當年」的成功個案,普遍化為「必勝定律」,以「過去」的觀念去面對「現在」無常的經濟秩序。

回到本質,股票價格是市場對於這間公司的預期盈利價值。一間公司股價和派息是否「穩陣」,不是一種「感受」或「情意結」,更多的是檢視這間公司在這無常的新經濟秩序下是否存在穩健業務的誘因。如果沒有實質盈利的「前景」,也有「概念」的預期,股價一蹶不振,以現今新經濟秩序可能用上十年時間也未必可以「歸本」,消耗小錢滾存成為大錢的「時間」。在 2007 年股價最高位接近 $160 到今年最低位不足 $30 的滙豐就是其中香港人「共同集體回憶」的例子。

同樣,華人的世界一向喜歡「磚頭」,確實有很多人在過去經濟起飛的時代在物業的槓桿上獲得可觀回報;同時,大家都忘了樓價也是可升可跌;按揭的槓桿可以成就一個生命的富足,也足以毁掉一生努力的負資產。回到本質,購入物業時要先首分辨清楚動機是 1) 自住、2) 槓桿資本增值、3) 獲取租金作被動收入,不要單純因為「情意結」模糊了動機,與物業談戀愛。 

當一切的理財和投資决定回到本質,多了解富人決策的思維,鎖定每一次安排的目標如資本長遠增值、利用低息融資賺取息差吐利、創造被動收入等,不難發現市場有很多其他選擇。例如市場上有些派息基金派息率比滙豐股票高及穩定,而且基金本身就是一籃子分散的貨幣、債券、股票,相比單一股票的風險分散。又或市場上有一些可抵押融資的分紅保單安排,在相對低的加息風險下,借助保險公司的營利能力及龐大資金投資的影響力獲取長遠的槓桿回報。 另外,市場上也有一些保證可支取現金的儲蓄計劃,可能比買「收息股」更能安心有預算地享受穩定的被動收入。大家記住以開放的態度多了解認識在新經濟秩序下如何安排合適的財富管理,審視投資工具時謹記回到本質,切勿用情太深,被「情意結」綁架。

* 以上純屬個人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或邀約。本人目前沒有持有文章中所提及的股票。

回到本質 切忌用情太深

Karine Lam
獨立天使投資人,壹集團創辦人。
「2012 十大全港時尚專業女性」得主;「2017 亞洲保險第一領袖大獎」得主;「2018 亞洲傑出女領袖」得主。「《旭茉 JESSICA》年度傑出女性 2019」得主。個人深信財務策劃、資產管理及保障能改變命運同時熱心公益慈善回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