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Money06.08.2016

藝術投資 平衡理性與感性

很多投資藝術品的人,都會面臨理性與感性的衝突;
因此,有質素的藏家就需要調動其理性的機制,在藝術品投資上保持理性與感性的平衡。

有言在藝術品的投資上,男藏家特別多,這可能不適用於香港,在香港,有一批女藏家,接受了高等教育,工作滿足,生活順利,在人生中,她們另外有所追求,那就是藝術品投資。收藏藝術品,「進」是一種投資,「退」是一種興趣。考眼光之餘,亦考知識、考品味,是否出手、是否現在出手,亦是在考膽量。
孫燕華Chloe Suen三十多歲,是藝術收藏界的新貴,第一幅作品是2014年購入的,售價數萬元。2014年到現在,她每年投資於藝術品的預算,以倍數增加。Chloe笑稱,自從自己進入了藝術品收藏行列後,已奉行「節衣縮食」原則,除了幾件必要的長衫外,其餘一律可免則免,都用在自己藝術收藏上。
Chloe是孫少文基金會主席,成立佔地約12,500平方呎的一新美術館,去年至今,舉辦了四個展覽,包括《一新百年:一濤居藏二十世紀中國繪畫》、《一新意象:當代香港名家油畫》、《凝煙翠:宋元明•龍泉青瓷》、《雙石記:齊白石與石魯》,精品雲集,不少城中名人巨富趕過來為了一睹作品的芳容。展覽期間,Chloe都會努力學習及了解各藝術品的特色、流派、在藝術史上的地位、重要性等。長期在美學之中浸淫,可以預期,這位年輕的藏家,有不可估量的發展。
可能由於極目四處,皆為精作,Chloe亦意識到這點,所以特別注重調節自己「理性」的機制,避免自己一時衝動。「我一定要與藝術家交流,需要了解他們的創作理念、創作過程,看他們的修為、對藝術的心志,知道他們所受的教育,如此,我才會買下一幅作品」,「當然,我更看重的,是他們的功力。」Chloe並非唸美術出身,因此她不斷為自己補習,「勤去展覽會、拍賣會、畫廊、藝術節等,甚麼都去,看得多了,自己能訓練自己的眼光,分得出作品高下。」
2014年至今,如果不是說每季,至少每年Chloe都會投資藝術品。至於回報期,Chloe說在藝術品來說,10年也還是一個短期。她與父親孫少文一樣,認為藝術品是長線投資的;同時亦與我們耳熟能詳的投資心得一樣,藝術品應該選優質的來投資。
雖然藝術品買賣市場這幾年稍為回落,但Chloe仍是樂觀的,她認為傳統書畫大師的藝術作品具投資價值;而香港藝術家的作品被undervalued,當中其實有不少具投資潛力。藝術投資 平衡理性與感性Text: 黃白露
哲學碩士,曾先後加入香港藝術發展局、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從事藝文政策研究。近年曾策劃大型藝術項目,並擔任國際重要拍賣行、藝術文化基金會公關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