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孔肯雅熱」爆發持續!即看症狀/傳播途徑/預防方法直擊
最新消息:屈公病爆發持續 本港首現輸入個案!
基孔肯雅熱(屈公病)感染案例持續,廣州佛山、順德一帶爆發案例飆升至 6900 宗個案,而近日香港更出現 3 宗輸入確診個案。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公佈調查,今次確診個案的病患曾往佛山旅遊且曾被蚊叮,故後來出現發燒、皮疹、關節痛等徵狀。
稍早也有本地教授提醒:雖則屈公病屬低死亡率病症,但由於大家甚少接觸、未必有抗體抵擋,港人出遊切記做好防蚊措施。
基孔肯雅熱/屈公病是什麼?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資訊,基孔肯雅熱(Chikungunya fever)是一種由基孔肯雅熱病毒(Chikungunya virus)引起的急性疾病,過去發現案例主要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流行。
這個病名來自於非洲馬孔德語,意指「變得扭曲」,也與患者因感染所產生的關節痛症、彎曲行走狀態有關,故也有稱「屈公病」。
屈公病傳播途徑有哪些?感染症狀、潛伏期一覽
基孔肯雅熱(屈公病)主要是經蚊子傳播,雌性埃及伊蚊、白紋伊蚊都可傳播病毒。不過,基孔肯雅熱不會人傳人,所以大家也可稍微放心。
基孔肯雅熱的臨床症狀多以急性發熱和嚴重關節疼痛為主,其他症狀也與登革熱相似,包括:
- 發燒
- 明顯的多關節疼痛
- 皮疹
- 肌肉疼痛
- 頭痛
- 疲倦
- 噁心或嘔吐
根據有關單張介紹,感染病毒潛伏期通常為 3 - 8 天,而長者、嬰幼兒及長期病患則屬容易出現嚴重病症的一群,故需要特別小心注意防蚊!
延伸閱讀:
懷疑感染屈公病/基孔肯雅熱點算?治療方法:
基孔肯雅熱治療方法主要以紓緩性治療為主,例如是退燒、止痛、消炎等。
衛生防護中心有關指引也強調,大部分病患一般均可自行痊癒。相關報導亦指,近期外地個案患者亦屬輕症。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代表分析,香港目前並未有發現埃及伊蚊,但大家也要做好措施,預防白紋伊蚊。尤其近日在順德有個案爆發,建議大家北上外遊也要注意驅蚊,防範於未然!
應對及預防方法:
要預防基孔肯雅熱,主要從「防蚊」與「杜絕蚊子滋生及繁殖」等措施著手,例如:
- 預防被蚊子叮咬(尤其外遊期間)
- 做好環境防蚊、驅蟲
- 杜絕蚊子滋生(定期清理積水、雜物、垃圾等)
消委會蚊怕水/驅蚊劑評測及推薦:
- 3M Ultrathon驅蚊膏(成份:DEET 34%)
- OFF! Deep Woods Insect Repellent VII 歐護防蚊液 (成份:DEET 25%)
- 萬寧避蚊胺驅蚊噴霧 (成份:DEET 25%)
- 曼秀雷敦低敏驅蚊乳液(成份:Picaridin 10%)
參考 2024 消委會蚊怕水/驅蚊劑評測報告,25款樣本當中含有 DEET、Picaridin 成份的驅蚊產品效果穩定,可有效驅避常見蚊種,而要預防伊蚊則視乎產品含量的濃度。大家可以根據使用需要逐一比較,使用時亦可定期補噴加強效果。
根據年齡選擇適合濃度:
- 成人:DEET濃度建議不超過35%。
- 小童(6個月至2歲):不超過10%,並依說明書正確使用
驅蚊方法及注意事項清單:
蚊怕水/驅蚊劑正確使用方法:
- 出門或戶外活動前,按說明塗抹於外露皮膚及衣物,避免接觸傷口、眼睛和口鼻。
- 防曬與驅蚊劑同時使用時,先塗防曬再塗驅蚊劑。
- 汗水或沖水後,記得及時補搽。
- 兒童應由成人協助塗抹,避免誤食。
- 孕婦及哺乳婦女可按需要適量使用產品。
日常防蚊生活貼士:
- 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減少皮膚外露。
- 家居安裝紗窗紗門,使用蚊帳。
- 每週清理積水源頭,倒掉花瓶、水盤、廢桶等積水容器。
- 保持環境整潔,堵塞容易積水之地點。
總結:溫馨提示!
如前往蚊媒病流行地,優先使用DEET、Picaridin、IR3535或PMD高效產品。對皮膚特別敏感人士,請預先小範圍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