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人民幣還是虛擬貨幣
上期提到Albert一家在銀行花了一個上午,飲著咖啡聽理財產品講解,更對於不同年份或時間買入同一隻產品,得出的回報結果可以有很大差別。其中提起2010年時大多投資者均日日想念的人民幣投資相連保險。而大多在人民幣由低位起開始儲定的人民幣,扣除一般的高息定期存款外,投資相連的1+2(前後三年期)的人民幣投資相連保單,均是至2015年仍然是相當受歡迎。而且只入場費大多以5萬人民幣起,加上只要有多些少儲蓄紀律的投資者,均有機會在1+2甚至是1+3(前後四年)的理財產品中,得到近10%的回報。而回報方面,並非只來自時間及溢價,而更大部份更是來自當年人民幣升值,至保單到期結算,投資者可由本金、息口回報及匯兌三方面賺盡,才可以在相對低風險同時有高回報的表現。
在2015年中或之前結算,人民幣兌港元或人民幣兌美元投資相連保單,的確是賺盡。可是由2015年美元開始反彈起,有不少投資者開始見人民幣的走勢出現逆轉,至今即2017年6月只要是在期間入場買入人民幣均有機會捱價,加上美國進入加息周期,即使人民幣水位穩定下來,但若要投資類似的投資相連保單,同時又要回報相對多,扣除與港元掛鉤的美元保單,現階段只有英鎊甚至是歐元為主,提供高息、年期於本5年以內的類似結構保單,才有機會提供本金、息口回報及匯兌三方面賺盡。若有投資者於2016年中往後已買入歐元或英鎊,相信至今已經賺不少。當然若與同比特幣投資比,得到的回報卻是相當皮毛。
在虛疑貨幣投資,在心理上Albert的確有不信任,但卻每天上網追蹤其價格升跌,在看看大多的投資回報,即使升近半年的港股甚持續兩年升幅的美股亦比不上。因而開始注意有機會在美國上市的相關ETF(上市交易所基金)能否順產上市,還是又一個只聞樓梯響的新聞而已。
日本已有近過千間商舖接納比特幣,日本政府對比特幣認受性提高後,令向來投資相當保守的Albert都開始有意買入幾枚作投資,可是已見報價由今年初每1比特幣兌1024美元,至目前每1比特幣兌2456美元之時卻怕接火棒。(下期再續)
Text: 李愛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