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16.02.2022

咪嚇親自己

若果凡事只看表面,很有機會誤判情況,令自己跌入恐懼的深淵,白白受驚一場。 對付癌症亦一樣,有時只著眼病徵而忽略客觀的身體檢查,隨時會延誤診斷,錯失治療的黃金時間。 相反,若過份擔心檢查結果,亦會為自己帶來無謂恐慌。

Text:謝耀昌醫生

五十多歲的男病人,剛確診第四期擴散性大腸癌,要進行標靶藥物和化學治療,每三星期於門診用藥。 吊藥前,須要抽血檢查,包括骨髓功能,肝腎功能,還有腺癌指數,一齊合乎標準,才能安全進行治療。  

對這位男病人來說,每三星期的癌指數,就好像派成績表一樣,反映病情轉好或轉差,所以他每次一踏入診症室,就會狠狠地盯著醫生桌上的驗血報告,其它甚麼也不理會。 正因為知道他那麼緊張癌指數,我每次也很配合地先公佈癌指數,滿足了他的好奇心,才慢慢進入正題,為他診治。 

若這星期癌指數向上升,他便好像小孩般苦著臉,十分失望,要多加鼓勵和關懷,才會慢慢振作起來,否則甚麼說話也聽不進耳朵。 若這星期癌指數向下跌,他便洋洋得意,手舞足動,口沫橫飛,甚麼醫療指示也願意配合。

其實,癌指數只是一個參考指標,十分間接地反映病情,因太多因素可以影響其數值,無論升與跌,在不同處境下,亦代表不同意思,所以要有專業知識的醫護人員,才能正確解讀癌指數。 

有時候,癌指數會在剛開始治療時向上攀升,之後就往下跌。 這個短暫升幅的時間和程度,因人而異,有時會在首次治療後出現,甚至維持一至兩個月時間,才開始往下跌。 因應不同癌症,不同藥物,不同階段,癌指數都會有不同變化,若不適當解讀,隨時會引起不必要的恐慌,甚至有病人因此放棄治療,令原本很有效的癌症治療,功虧一簣。 

歸根究底,癌症審查不會只依賴那麼間接的癌指數,而是採取比較直接的影像掃描,能清楚跟進腫瘤大小和數量。 比較不理想的是,影像掃描始終比抽血昂貴,和帶有輻射,所以不能每兩三星期進行一次,過量輻射有機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六個月後,男病人終於完成首階段治療,檢查結果顯示情況穩定,所以他選擇暫停治療,讓身體好好休息一段時間,其間安排定期影像掃描和抽血檢查。 

在這段休息時間,他的癌指數忽高忽低,令他又再次跌入恐慌當中。 其實癌指數時高時低乃屬正常浮動,最令人安心。 若癌指數不斷向上升,就一定要排除腫瘤復發。 相反,若接受治療其間,癌指數不斷向下跌,亦不屬最理想,代表還有癌細胞殘留在體內,不能輕易停止治療。 

最後,坊間有很多身體檢查套餐,聲稱抽血可診斷出潛在癌症,謝醫生奉勸各位讀者,要小心選擇體檢項目,最好找醫生問診,為閣下訂立專屬檢查項目,免得令自己跌入無謂恐慌,或掉以輕心,延遲診斷。 

謝耀昌醫生, Dr. Adrian Tse, 臨床腫瘤科醫生, 腫瘤科, 謝耀昌, 腫瘤科醫生, 醫生,
謝耀昌醫生 Dr. Adrian Tse
臨床腫瘤科醫生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港怡醫院臨床腫瘤科名譽顧問醫生;聖保祿醫院名譽顧問醫生;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皇家放射科學醫學院院士;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