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之革命者:Henrietta Lovell 的永續茶道
當一壺50美元的烏龍茶在1990年代末的香港驚艷她的味蕾,Henrietta Lovell 的人生從此轉向。這位前金融從業者創立的 Rare Tea Company,以直接貿易打破茶產業剝削鏈,將茶昇華為永續革命的載體。今夏她攜手香港 The Arcane Collective 集團,於米芝蓮星級餐廳 Arcane 與姊妹店 Servo 推出限定茶藝菜單,讓茶湯在餐桌上訴說土地的故事。
更多文章:
中環/上環美食2025 | 中環/上環高質餐廳推介:創新日式料理、精緻潮州菜、罕見地道西班牙風味、日本江戶前天婦羅+精緻鐵板燒料理
最初如何進入茶產業?吸引您投身此領域的契機是什麼?
Henrietta : 這始於1990年代末的香港,當時我在企業金融運營部門工作。一壺50美元的非凡烏龍茶徹底顛覆我對茶的認知——此前我只接觸過廉價工業茶包。這讓我渴望拜訪創造此等魔法的茶農,因而創立了 Rare Tea Company。但我從未想過加入「茶產業」,尤其拒絕接受全球北方剝削南方邊緣茶社區的體系。
能否分享激發您對茶癡迷的關鍵時刻?
Henrietta : 童年飲用喜馬拉雅茶時,遠山的故事便將我帶往異地;二十多歲在香港維港船上初嘗鐵觀音烏龍茶那刻,更徹底俘虜了我。這份愛戀逐年加深,完整記錄於我的著作《Infused: Adventures in Tea》。

如何確保 Rare Tea Company 實踐永續模式?
Henrietta : 我們顛覆傳統經紀模式:親自走訪茶園,以茶農定價直接採購,且僅向有機永續種植者收購。永續三大支柱包括——透過消除中間商實現經濟正義;經由永續農法實踐環境守護;以及捐贈營收固定比例予 Rare Charity (http://www.rarecharity.com),支持合作茶園的教育計劃。
您認為完美茶湯的構成要素為何?應優先關注哪些細節?
Henrietta : 完美茶湯取決於您的享受——切勿讓他人規定沖泡方式或品味標準。我建議實驗三大要素:茶葉與水比例、沖泡時間及水溫。官網提供參考值,但請視其為探索旅程的起點。

品茶時應關注哪些特質以真正領略其精髓?
Henrietta : 沖泡後先深嗅濕茶葉——此階段香氣層次遠勝茶湯。舉杯啜飲時,細品香韻如何縈繞口腔;當茶湯流轉舌面,請留意風味變化;吞嚥後更需靜心感受餘韻,這往往是茶最非凡的告白。
Rare Tea Company 在茶產業的差異化優勢為何?
Henrietta : 我們堅持獨立營運,恪守核心價值:直採全球頂尖茶園風味,客戶涵蓋香港米芝蓮星級餐廳 Arcane、東京亞洲第一餐廳 Sézanne、哥本哈根 Noma 及倫敦 Claridge's。關鍵在於 我們永不販售茶袋——茶袋本質即違背永續。

Rare Tea Company與Servo 合作的冰釀南非野生博士茶配楓糖與檸檬。
您為何對茶袋反感?
Henrietta : 世上不存在永續茶袋。茶袋消耗珍貴資源僅供單次使用,其製造過程更涉及工業化學品——漂白劑、黏膠、溶劑。這些化學物質不會消失,反而在熱水中釋放數十億奈米塑料微粒,最終融入您的茶湯。
這些年觀察到人們對茶的認知有何變化?注意到哪些趨勢?
Henrietta : 當年我向英國推銷優質中國茶,或將馬拉威、尼泊爾茶引進中國時,眾人譏我瘋狂。但美味本就無國界,如今我們已成全球企業。他們曾宣稱茶袋代表未來,而我證明茶袋應被留在過去。

與知名餐廳及主廚合作中,對茶與食物的關係有何洞見?
A: 在中國,茶始終佐餐而飲;但在全球北方此道較少人知。我們正改變現狀:冷萃茶因無酒精搭配趨勢重返餐桌,年輕人追求超越氣泡水或甜膩汽水的非凡體驗。主廚更擅長用茶——Noma 廚房用茶量是廳面兩倍,茶已成為頂級食材。
您曾居於丹麥、墨西哥等地,不同文化對茶的觀點如何影響業務?
A: 英國雖有深厚茶文化,卻因沉迷廉價工業茶袋反成最難突破的市場;墨西哥、美國或丹麥等地因無既定偏見,更能擁抱優質茶品。丹麥初時幾乎無茶文化(除人工合成調味茶),人們初次接觸便直取頂級茶款,純粹的驚喜最是動人。
香港存在「中茶」與「西茶」的鮮明區隔,此認知如何影響 Rare Tea 拓展東方市場?
A: 茶源自中國並傳播至東非等地。我尊重所有創造永續好茶的農民,Rare Tea 將無差別推崇任何風土與茶農。全球偉大茶農皆能製出頂級茶品,這從未阻礙我們發展——擁護各地優秀茶農非但無損利益,反是品牌基石。